《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含练习)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02  | 
 
 
 解题:讽谏  
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 
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谗言,教育齐威王 
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课文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体会古代志土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2.学习设喻说理的方法。  
  3.了解“修、私、书、间”等14个常用词语的用法,归纳义项。掌握“孰……与……”“此所谓……”两种句式。  
  4.能背诵全文。  
  二、学习重点  
  l.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  
  2.学习邹忌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  
  三、学法指津  
 (一)研读步骤  
 1.本文语言不算艰深,篇幅也不长,要反复朗读,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并突出“私我”“畏我”“有求于我”三句话。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读时应注意这一点。第三段要读得层次分明,威王政令部分要突出“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三语;叙进谏情形部分,要突出“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三语。第四段叙纳谏结果,“皆朝于齐”要重读。末句是史家的评论,当用赞美的语气读。  
 2.自行翻译,不一定要笔译,把弄不清楚的问题作好记录,请教同学或老师。  
 3.逐段自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他认真地思索这个问题,举一反三,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他见威王后,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区分情况,给予奖赏。第四段:纳谏的效果。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二)问题探究  
l.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要点:“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要点: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清楚,对聪明有为的国君,不需说多余的话。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要点: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要点: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能力训练  
1.下列加横线的词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昳(yì)丽  时时而间(jiān)进  臣妾(qiè)  
B.窥(kuī)镜  期(jī)年  皆朝(cháo)于齐  
C.弗(fú)如  孰(shú)与  数(shuò)月之后  
D.朝(zhāo)服  衣冠(guàn)谤(bàng)讥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用法一致的是:(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自以为不如   
3.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语,指出其用法,并解释。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②朝服衣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下面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句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忌不自信。   
C.何以哉?  
D.徐公何能及君也!  
5.解释下面各组词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徐公来,孰视之( )  
②能讥谤于市朝( )  
 皆朝于齐( )  
6.选择下列各句的正确解释:  
① 暮寝而思之  
A.晚上睡着了,仍然在考虑这件事  
B.晚上睡着了,仍然在想念徐公  
C.晚上躺着考虑这件事  
D.晚上躺着想念徐公  
② 时时而间进  
A.有时间或有人提意见  
B.有时悄悄地有人提意见  
C.经常间或有人提意见  
D.经常悄悄地有人提意见  
③虽欲言,无可进者  
A.虽然想进言,但是没有可以进言的了  
B,虽然想进言,但是无法进言了  
C.即使想进言,也没有进言了  
D.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以进言的了  
7.默写:  
①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     ,     ;      ,       ;     ,     。  
②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      ,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  
8.下面的短文节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读后回答问题。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日:“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①给下面两句话中的加横线的词注音:  
甲: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乙: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  
②下面四句话中加点字不同义的一项是:( )  
夜书,火不明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③下面这句话有四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王大说,国以治。  
A.燕王大声说,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  
B.燕王大声说,国家已经治理好了。  
C.燕王很高兴,国家因此也治理好了。  
D.燕王很高兴,就用这种方式治理国家。  
                       (江西 赵群)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