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新课标教学指导 >>
浅谈语文教材的意识形态建构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1-18


浅谈语文教材的意识形态建构

(文学院03级2班. 陈堃)




     现如今中学语文教材及其改革的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关注点有很多,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关注点就是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官方意识形态言说的问题。在《语文教学通讯》2006念月高中版的一篇文章《倡导科学与人文猩红热获得语文教育——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座谈会纪要》中,专家张悦群说:“有一些人过于强调学科的整合与贯通,在许多时候让语文承担了更多的非语文任务……”是十分符合中学语文教材一直以来存在的实际情况的。甚至我们可以说这种情况至今还存在于新的语文教材之中。我们常说,政治这一门学科承载着为统治阶级建构意识形态的任务紧,而将语文教材中政治色彩浓厚化,无疑是家中语文教学的负担。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可以偏激的“一刀切”,认为语文教材中就不应该有任何的意识形态建构成分呢?


   同样在《语文教学通讯》的这篇纪要中,蒋念祖先生提到了三种教育模式:第一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模式,它比较重视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其根本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古典人文主义教育,当然它同时也重视语言教育。第二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模式……培养实际有用的读书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三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东西方混合模式。我个人认为中国目前缺乏的是英国式的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或者说整个教育界特别是语文教育缺少一种人文主义的氛围。我个人对语文教育肯定是认识不多,但是在我们这些师范生中,明显可以感觉到对待教师职业的浮躁与随意,而这种浮躁与随意又特别表现在对于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学的态度之中。许多在读师范生都存在着这样的观点:教书育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中文类的师范生则进一步认为:古典文学是不需要花太多气力去学的。而这种态度有一部分又来源于我们大学前受到的语文教育,这说明这种师范生在上大学前轻视古典------上大学后不认真学习古典文学-----从事教育工作后带领学生一起藐视古典------学生又怀着轻视古典的态度上大学的恶性循环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谁也无法否认,古典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中的精华,轻视它所带来的后果必定是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忽略。

   


  《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1期第287期,《论语文教育的个性化》(作者:张丽娜,耿红卫)“语文教育的个性特色,要求从过去封闭、单一的学科类课程,转变为开放、多元的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共同组成的复合体;必须从过去单一的必修课转变期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予人以修课三者共同组成的复合体。学科类课程强调语文学科内部的系统、结构与规律,并通过系统化、逻辑化的教材形式出。活动类课程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中心,主要包括阅读活动、写作活动与听说活动等,主要以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语文学习小组与文学社团等形式来组织。”这篇文章提出的论题视角是较新鲜的,却有一点我认为可能是老调重弹,80后的这几代都应该没有忘记小学至初中开办的轰轰烈烈的兴趣小组活动,美其名曰“素质教育”,收效并不大。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对一样东西缺乏兴趣,开办一些活动是有可能培育并加深了解,但也有很多反作用,那就是更加反感。教育的个性化,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沿用过去的教育方式这个行为本身就缺乏个性。但是,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该文的目的。其实作者无非是想论述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这一点的确是当务之急。记得曾经被初中母校邀请给学弟学妹做一个关于语文学习方法的演讲,有很多同学都会问这么一个问题-----到底要怎样才能激起对语文的兴趣?我当时处在激动状态,立刻脱口而出:你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吗?你热爱自己的祖国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学习祖国的语言,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就不仅仅是兴趣的问题,更是你的义务!现在想来不觉好笑,但是上一节课老师提出的关于“祖国”的概念却提醒了我:祖国并不仅是疆界上的意义,它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它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千年文明的承载。我认为,语文课本中应该存在意识形态的成分,不是赞成官方意识形态对语文课本的大肆占领,而是爱国主义言论的演说。我们谈爱国,我们对学生说爱国主义,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喊口号上,更不应该被形式主义所囿。我们要清晰明确地告诉学生,爱国就要热爱祖国千年的灿烂文明,要爱祖国的语言,要爱语文,更要学好语文,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在语文教材中注入这样的意识形态教育,如果运用得当,换来的必定是学生对语文课程的重视。

   




    《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1期第287期,《尴尬之后的沉思-----语文教学的困境与突破》(作者:周君龙)说到近段日子的两件尴尬事“其一,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赛中,一名外国留学生在众多的中国学生中脱颖而出夺了冠军;其二,2005年高考中,广东考生有1万多人古文翻译得了0分,不会用比喻手法仿写句子的考生占到了25%,有10万多人。”有一个观点提得很妙----“学生们对语文无所谓的态度,这其实比讨厌语文更可怕,至少可以说明学生的语文神经在逐渐麻木。”这再次论证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很难想象在过几代我们的孩子会不会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普通话却结结巴巴;很难去想象,在对语文麻木状况下长大的孩子会用怎样的心态来看待语文,中华民族的千年文明,如果这种麻木都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与深省,那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呢?《美国语文教材给我们教材建设提供了哪些借鉴------管中窥豹,各取一课比较分析》(作者:周旭)说到,最重要的是借鉴人家教材中的“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怎样将历史上的经验和人类精神的精髓应用在现代生活中。”是很有道理的。记得高中时,语文老师常说的话是:“我尽量不占用大家的时间……”我们每周的语文作业只有两篇不限字数和体裁的随笔,而即使在美国的学校,每天也都会有固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学习自己的文字文化。对比之下,令人汗颜。


     我觉得,给与语文以应该有的重视,特别是语文中的意识形态应该如何建构,应该建构些什么的问题,教育界的讨论似乎不够。语文不是不能建构意识形态,而是怎样去建构,并获得双赢的效果,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初中高效语文课堂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在反思中成长——初中语文课改感悟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的生本教育刍议
植根课改,放飞心灵—记我校的课改之路
让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焕发沛然生命之气
新课标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语文教师应该巧妙运用课堂教学机智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下语文教研应如何开展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总结
众说纷纭:课改为何这样难
检槽中学学习推广“杜郎口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
新课标实施过程的断裂与错位
栽种一片有个性的苇草——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与实验稿之比较
新课程语文教学仍要回归基础,回归文本,回归训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科代表的培养与使用刍议
课教堂传统课堂与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之比较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推行中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不可偏废
让语文课堂绽放智慧之花——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切入点的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探析
慢慢走,欣赏啊——我随新课标一路走来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访谈
尊重天性,顺其自然——09暑期培训小结(新课标下教学思考)
新课程教学不可忽视语文的工具性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浅谈新课改与传统语文教育的关系
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总复习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评价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对联教学
反思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走下三尺讲台,提高课堂成效
新课标理念下的新课堂《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新课改,想说爱你不容易
漫谈新课程改革
新课标要求下我们怎么教语文
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
反思新课改,探求农村语文教学之路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