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课文分析    这是鲁迅先生《野草》散文诗集中的一篇文章。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雪景图。  
  学习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先对鲁迅先生的生平进行简单的回顾,尤其要对他一生坚持斗争、永不妥协的性格特征有所了解。这样,我们就会更加明白本文所表现的主题与他这种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在于反复诵读。首先,我们通过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最好的做法是小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写了雪的什么、什么样的雪。只要用心读,就不难总结出本文写了两幅雪景图:江南的雪景和朔方的雪景。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分部分诵读的方法对课文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  
  前三段描绘的是江南雪景,我们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可以提炼出江南的雪在作者眼里是“滋润美艳”的。那么为了表现这种“滋润美艳”,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与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先是将江南的雪比作“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强调了江南雪的美艳、滋润和充满生机;接着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罗列出在江南雪野中的各色花草,突出了江南雪景的美艳之至;最后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由眼前的雪景“仿佛看到”了另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更加突出了江南的雪滋润、充满生机的特点。  
  江南的雪本身是“滋润美艳之至”的,在这样的雪景中从事娱乐活动也是热闹非凡,让人快乐的。孩子们最爱做的便是“塑雪罗汉”。作者在第二段中对塑雪罗汉的叙述显得心情愉悦,意趣盎然。  
  但是,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和给人带来的快乐却是短暂的。在第三段的描述中,作者渗透了他的遗憾和惋惜,“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其实这种惋惜之情作者在第一段就做了必要的铺垫,他在概括江南的雪滋润美艳特点的时候,在前面加了一个修饰语“可是”,这个词语在本文中并不表示转折,而是“可算是”“真是”“确实是”的意思,已经暗含了美中不足之意。  
  第四段作者用一个表示强烈转折的连词“但是”转入了对“朔方的雪景”的描绘。这个转折只是内容上的鲜明对照,并不是情感态度的转变。作者对朔方的雪花虽然着墨不多,但他时刻照应前文所描写的江南的雪的特点用笔。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朔方的雪花却是“蓬勃地奋飞”“旋转而且升腾”;江南的雪粘结成雪罗汉并且给人们带来短暂的欢乐,而朔方的雪花却“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如果我们把雪比作人的话,江南的雪就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朔方的雪则是刚强如铁的铮铮硬汉。  
  那么,鲁迅先生对这两处的雪又各持什么态度呢?  
  我们仍然要依靠诵读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遍读书要关注那些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情绪的语句。总体归纳来看,作者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都是充满着深情的,都是十分喜爱的,但他更为欣赏的是朔方的雪的抗争精神。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之间是互补递进的关系,而不是对立。首先从前三段的描绘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江南雪的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在第三段写到雪罗汉终于因为连续的晴天而逐渐消释时,作者又是充满惋惜之情的。这一处同学们要认真阅读,雪罗汉的消释并不是由于江南的雪花造成的,而是由一些外部的因素造成的,所以这里并没有作者对江南的雪的贬抑,只是表现了对江南的雪没能抵御住环境的影响的遗憾与惋惜。但朔方的雪花充满了抗争精神,从不与严峻的环境妥协,而是孤独的坚持自我,英勇的献身。作者对朔方的雪花给予了高度评价“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他本是晶莹的雨滴,即使死去化为雪花,他也要继续抗争。这也正是鲁迅先生的性格精魂——心存温情但奋斗着向上。  
  最后同学们最好再诵读一遍,边诵读边回想上面分析过的内容,我想大家就会更加清晰的了解这篇文章了。  
  二、能力训练检测    一、给加红字注意。    滋润美艳   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脂粉奁   目光灼灼   朔方  
  二、看拼音写汉字。    lǐn(  )冽     péng(  )勃     升téng(  )      忙lù(  )  
  三、为下列句中加红字确定读音。    1.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 )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 )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3.在晴天之下,旋( )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 )转而且升腾……  
  四、分析下列语句表达效果。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附参考答案    一、rùn qìng lián zhuózhuó shuò    二、凛 蓬 腾 碌    三、   1.nián    2.zhān    3.xuàn xuán    四、   1.将江南的雪比作“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写出了江南雪的美艳、滋润和充满生机的特点。    2.运用联想由冬景想到春景,不但突出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蕴藏生机的特点,而且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雪的喜爱之情。    3.赞美了朔方的雪的完全的献身精神。它是凝聚了所有坚强不屈精神的内核。  
                                        编稿 李 志                                          审稿 李家声  
                        酸                       初二(1) 郭烁濛 
    我一向不喜欢酸的食物,它会让我口中很难受,会让唾液腺突然发紧。这种感觉很刺激,但我只喜欢平静。  
  吃饺子当然会用醋,我不例外,但又生怕饺子在醋里泡久了会酸得让人受不了,没有味道又实在受不了。  
  每个人都有心酸,是那种不愿触摸又不愿忘记的感觉。淡淡的,在心灵深处吟唱,回响在记忆的海洋中,从不会表露在外,不会吵醒任何人。只是偶尔,潮水会在深夜中慢慢涨,慢慢涌,偶尔淹没了外表的理性,露出了真正的自己。像个已经长大的小孩,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最真实,才会自己舔着伤口。所以,善良的人们,不要去探索任何人的心灵深处。  
  什么是酸的?远离故乡的人想起有人陪伴是酸的,因为孤独带点痛,带点累,带点厌倦又带点无奈。清明节站在墓前的人想起已故的亲人是酸的,因为思念是压在心头的一座山,不重,但却很沉,句句让人透不过气来。老去的人想起年轻时的快乐是酸的,因为衰老是一夕间的事,一眨眼,就这么老下来了,不着一丝痕迹。不同情况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其原因都始于回味。  
  不该回忆,应该往前看,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但我认为并不正确,不该的只是沉溺于回忆。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回忆是人都要经过的路,没有任何捷径能通向未来。什么时候能含笑面对酸楚的回忆,什么时候我们就真正长大了。  
                     清 晨                     初二(1) 郭烁濛  
  清晨的肩,耸动着,准备接载饱和的负荷;清晨的手,交错着,准备处理复杂的工作;清晨的脚,轻跃着,准备跨进刁难的门槛;清晨的眼,圆睁着,准备窥透玄奥的人心;清晨的头脑,清醒着,准备思考交缠着的难题;清晨的心,期盼着,准备咀嚼奋斗的快乐……  
  清晨不言惧,不言悔,不言烦,不言闷。清晨永远都拥有一个好心情,不深求道理,不渴望名利,如嫩绿的叶片挺直承接阳光,如流淌的小溪愉悦地反射朝霞。没有原因,既然是清晨,那就一定心旷神怡。  
  清晨的你充满了理解的渴望与活力;拥有谅解一切的胸怀;清晨你总比傍晚时和蔼;清晨的你总不自觉地哼着歌;清晨你总微笑——那微笑就如同被朝阳唤醒的花蕾。  
  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清晨你总会感到敌少友多,总是任爱的泉水流遍身体的每个角落,把恨的礁石淹没。  
  清晨时穿衣,就算匆忙中来不及认真搭配,也总比裹一身精致的包装去赴晚宴自信。  
  [评语]    这两篇短文类似散文诗的笔法,对生活与心灵的深刻思考,与本单元课文风格相似。(指导教师:李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