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银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探究题的解答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感悟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 
2、学会探究题的解答方法。(难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引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  研读赏析: 
(一)、鉴赏人物形象(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你欣赏的人物,并说明原因。同时,分析圈划文中与人物相关的语句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归结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1)、通过抓人物描写方法来概括人物形象;(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正侧等) 
(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关注小说一系列事件) 
(3)、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关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4)、通过作品主题挖掘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答案形成思路:(教师引导) 
示例:2007年湖北卷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刻画了林冲的人物形象。请用一个单句对这个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 
林冲是一位                            形象。 
参考答案:林冲是一位生活在北宋末年从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愤而报仇、最终走向反抗道路的英雄形象。 
思路:(学生归纳) 
(1)、在句式上采用肯定的陈述句。 
(2)、点明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 
(3)、交代人物的性格特点。(形容词) 
(4)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指出人物的典型意义。(主题、创作目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形成答案:(教师指导学生用笔写出答案) 
侯银匠是一位生活在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善良勤劳的、精明能干的、具有朴实深沉父爱的普通百姓中父亲的形象。 
侯菊是一位生活在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精明能干的、心灵手巧的、自尊自强的、有心计的、有虚荣心的普通百姓中女儿的形象。 
4、学生通过二者形象对比体会人性美 
(二)、连接高考---探究:文题是侯银匠,为什么要花更多篇幅描写侯菊? 
1、学生分组讨论此题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2、归结解题思路:(师生共同归纳) 
(1)、人物之间的关系。(父女关系,身世、性格) 
(2)、情节上设置的落脚点即选取主要事件是什么。(侯菊结婚) 
(3)、环境上考虑他们生活的年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4)、主题上作者的情感倾向歌颂的是谁。(侯银匠的人性美) 
(5)、技巧上:①、侧面衬托。(侯菊衬托侯银匠) 
②、虚实结合。(明写侯菊,暗写侯银匠) 
3、如何形成答案:(教师引导、点拨) 
示例:(08年广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示例: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观点) 
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论据)    
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提出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论据) 
综上分析“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总结) 
答题步骤:(学生归纳) 
(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 
(2)、分点列出事实特点依据,陈述理由;(至少有三个论据) 
(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4)、总结自己的观点; 
注意:表述时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4、形成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这种答题步骤写出此题的答案) 
我认为大篇幅写侯菊是为了突出侯银匠。(观点) 
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人物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情节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手法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手法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主题 
所以我认为正面描写侯菊是为了侧面衬托侯银匠,全文主旨是为了突出侯银匠的人性美。(总结) 
(三)、本课小结: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高考探究题的解答方法。 
3、感悟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体会人性美。 
(四)、欣赏歌曲《父亲》感悟父爱 
(五)、布置作业: 
1、选择你欣赏的一位同学或老师为其概括形象特点。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2、写一句赞美父亲的话,送给父亲。(体会父爱,懂得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