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9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1-09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设疑。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朗读。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邹忌劝谏成功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 
 
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1、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 
 
义、句意。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 
 
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 
 
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2、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段: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 
 
“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 
 
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 
 
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 
 
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课文,理解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品味人物精彩对话。 
 
【学生活动】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齐王,其余同学扮演旁白,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仔细揣摩人物语气,想像其神态、心理,有感情的朗诵。 
 
教师指导:给予不同人物语气提示。 
 
邹忌三问                                    妻、妾、客三答 
 
一问:充满自信、沾沾自喜                    妻答:自然、肯定、赞美 
 
二问:严肃、疑虑、急切                      妾答:肯定、讨好、畏惧 
 
三问:不好意思、试探                        客答:平淡、敷衍、恭维 
 
邹忌劝说齐王:诚恳、忧虑、恭敬 
 
齐王下令纳谏:急切、真诚、诚恳 
 
【教师小结】这些对话含蓄隽永,耐人寻味。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文中的人物各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2、概括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人物。 
 
【思考】关于邹忌: 
 
a)邹忌与徐公比美,得到赞美却并不沾沾自喜,而是反复问,反复思考,为什么? 
 
b)邹忌由与徐公比美受蒙蔽,联想到齐王受蒙蔽,说明什么? 
 
c)齐王很快接受了邹忌的建议,说明邹忌怎么样? 
 
     关于齐王: 
 
a)齐王作为国君,听了邹忌一番话,欣然接受,你觉得齐王有什么特点? 
 
b)齐王的“三赏”及齐国朝廷的“三变”,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君? 
 
c)齐国“战胜与朝廷”的结果,让你对齐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结合老师的问题,自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归纳人物性格。 
 
邹忌:敢于劝谏、善于劝谏、不偏听偏信、有责任感、有自知之明、有远见卓识…… 
 
齐王: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善于治国、用于改革…… 
 
    3、再读课文,品味邹忌的劝谏技巧。 
 
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邹忌劝谏齐王能取得成功?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a)把邹忌劝谏齐王的段落找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劝谏的过程。 
 
b)用诚恳、担忧的语气读一读这些句子。 
 
c)想一想:邹忌是由什么想到齐王受蒙蔽的?邹忌在劝说齐王时是不是单刀直入?他先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邹忌与徐公比美这件小事与齐王治国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活动】结合人物身份、地位,说话语气,劝谏结果,归纳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教师小结】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总结邹忌劝谏的技巧。 
 
邹忌的劝谏技巧: 
 
a)以小见大。由比美这样的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 
 
b)类比推理。将自己的地位、处境与齐王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让人易于接受。 
 
c)设喻说理。自己比美听不到真话,设喻让齐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 
 
d)语言委婉,态度诚恳。由于尊卑关系,下级劝上级不宜直言,且邹忌巧用攻心术,站在齐王角度巧劝,使齐王欣然接受。 
 
…… 
 
三、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合作探究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色。自由发言。 
 
提示:可从结构、语言人物等方面探究。 
 
【小结】这篇文章篇幅短小,采用了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形式;文章结构紧凑,详略得当,祥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语言朴实,毫无哗众取宠之意,却收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语言形象,对话动作栩栩如生。很值得大家在写作中借鉴。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邹忌的劝谏技巧对于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鼓励个性化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点拨】在现代社会中,推荐自己、了解别人非常重要,而这些又离不开口语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学习邹忌的劝谏技巧,劝说别人时要注意方式,言语要把握分寸,态度要礼貌诚恳、不卑不亢,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写一写:运用邹忌的劝说技巧,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劝谏方式。 
 
话题一:劝谏父母不要抽烟。 
 
话题二、劝谏长辈不要沉迷麻将。 
 
话题三: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学生活动】课后写一写,并小组交流,然后全班展示。 
 
五、总结。 
 
同学们,邹忌的巧妙讽谏,齐王的虚怀若谷,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这篇文章精巧的结构,朴实的语言,鲜明的人物也让你赞叹。希望同学们认真领会邹忌劝谏的艺术和本文写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 
 
板书: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 ——    妻 ————妾————客  
               
             私 ————畏————求        讽  
 
齐王——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蔽甚    设喻(委婉)  
            三赏————广开言路  
     纳     三变————政治修明              谏  
            四国朝齐——国家强盛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