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我• 儿子• 孙子
  | 
 | 
作者:秦义丰  上传者:秦义丰  日期:16-05-25  | 
 
 
                教学随笔:我• 儿子• 孙子 
秦义丰     [原创] 
    用心,聆听花朵绽放的声音,那是一个个精灵在歌唱。   ——题记  
 
    七月流火,溽暑仍是难耐。 
    凤仙花低下晒红的脸颊,知了的夏歌也唱乏了,我却在家里正忙着教育培训的任务:观看视频,看帖回帖,研讨磨课,回答问题。忙得不亦乐乎。 
    一会儿,妻子和12岁的儿子满头大汗地从外面回来了。儿子怀里还抱着一本巨厚的大书,笑容可掬。他跑去浴室冲个凉,就坐进沙发里,抱着大书看起来。这很反常。自从有了电视,人少喜欢看书。在往常,他一回家,不是开电视就是玩电脑,是很少看书的。今天这是怎么了?我不解地坐在电脑旁,一边做着功课,一边想。 
    客厅里。儿子和妻子抵着头,在一起阅读着那本书,还不停地交流,发表评论。我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回答“怎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我想,我爱我的学生吗?爱啊。张小青李俊雅,聪明伶俐成绩好,模样像朵牡丹花,人见人爱,我怎么会不喜欢她们呢!忽而又想,赵小宁鲁大军,整天鼻涕三尺长,又爬树来又爬墙,上课胡闹不听讲。个个是歪瓜裂枣,人人斥为豆腐渣,你喜欢吗?唉,这些个人见人烦、鸡狗不待见的熊孩子,谁会喜欢他们呢!那他们喜欢我——他们的老师吗?肯定也不喜欢!那么“怎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呢?我冥思苦想着。看来,我的智慧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迷惘的心灵还没有捕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妻子又带着儿子到户外活动了。 
    我来到客厅。墙角那株夜来香,散发着迷迭的馨香。 
    无意间,我拿起了沙发上儿子刚刚读过的那本大书,一行大字赫然跃入视野: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为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我被这话吸引了。这话是说,将帅对待士兵像对婴儿一样地看待,士兵就可以跟他赴汤蹈火;对待士兵像对待爱子,士兵就能跟他生死与共。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手中宝,每一朵花都有它绽放的理由!有些老师全然没有视学生'如婴儿',视学生'为爱子'的思想,而是以'尊者'自居,以'长者'处世,甚至对学生恶语相向、棍棒相加,学生只能尊他、敬他、服他、畏他、惧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学习没有了乐趣。在这种情况下,避之惟恐不及,更别谈喜欢啦! 
    这不正是我要寻找的答案吗!我急忙去看大书的封面——《孙子兵法》!啧,啧,孙子何其人也!“兵圣”治军之法何其高妙!我的视线不禁地上移到墙壁上冰心女士的画像上,仿佛听到她温情地对我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啊,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仿佛感到,自己已经找到了不仅喜欢李俊雅而且喜欢鲁大军的方法了。兵师助我,我找到了“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的方法了! 
    从此以后,这本精装的大书在我们家被轮流着阅读。儿子看时,我就上网参加研讨学习;儿子出去活动了,我再来拜读兵书。在20多天的假期里,我家很少有人看电视、玩电游。儿子回家就抱着《孙子兵法》读,睡前也抱着看一会。我和他谈三十六计,他会眼睛骤然放光,然后讲个滔滔不绝。偶尔还会纠正我讲述中的错误。读《孙子兵法》成了我的家人共同的爱好。 
 
    现在儿子到外地求学了。这本《孙子兵法》就留给了我,时常伴随在我的左右了。 
 
    葡萄紫了,斯螽浅吟。 
    从“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我懂得了一味地赏识教育,埋藏着祸端;加以纪律的约束整治,才是取胜的法宝。   
    从“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我学会了班级管理中知人善用、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从“上兵伐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我学会了教育学生要攻心为上,批评还在其次;批评时机且宜避其锋芒击其虚馁的道理。 
 
柿子挂起了红灯,太阳送来了暖意。 
从“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学会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从“庙算胜者,得胜多也”,我学会了在教育工作中,周密的计划和准备是取胜的前提。 
从“兵贵胜,不贵久。”我学会了课堂教学“兵贵神速”,直扑主题,绝不拖泥带水,形成了干净利索的教学风格。 
 
晶莹的凌花一簇簇绽放,酝酿出纯洁的情愫。 
从“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我学会了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创作的情感动力。 
从“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我学会了教导学生如何积累:生活观察,阅读贮存,分类整理,以待取用。 
从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我学会了教学生作文,立意要新,构思要巧。既出人意料,又入情入理方得取胜之妙。 
…… 
当春节的焰火在冬日的苍穹中爆出欢声笑语的时候,我的儿子又该回家过年了。这次他又会抱回来一本什么样的大书呢?对此,我虽然不得而知,但他上次抱回的那本《孙子兵法》却完全融入了我的生活,充实了我的业余时间,成为了我研究教学的“军师”,成了我教学智慧的源泉,成了我教育思想的灵魂。 
我喜欢好学的儿子,我喜欢“兵家之祖”的孙子,我更喜欢我的良师益友、兵学圣典、孙武的兵书十三篇——《孙子兵法》!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