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自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三、合作探究 
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 
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五、课堂检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呼尔而与之,     ;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七、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了用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表现。在执教时,注意了基础知识的积累: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注重了以读带动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