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现代文阅读 >>
《常州: 名士部落的千年文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10-01 出处: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文章,完成11-15题。
            常州: 名士部落的千年文脉
                    叶舟 阮清华
   ①在中国广袤的版图上,常州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她地理位置优越,人民富庶;她教育发达,人文荟萃,是季子故里,齐梁旧地;儒风蔚然,学派林立。从泰伯奔吴、季札封邑起,在绵延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常州创造出了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的地域文化。
  ②殷商末年,泰伯从中原带来了先进文化,江南的土著文化受到了来自中原文化的熏陶。位于吴国中心区城的常州,成为吴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③南北朝时期,随着大量文人南迁,常州作为萧氏故里,成为南朝齐梁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也是受齐梁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地方。齐梁时期广博的学术风气及“颇采华词以饰经说”的研究风格在常州后世的学术传统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④京杭大运河苏南段的开通,不仅使南北联系更加紧密,而且刺激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伴随着城市的繁荣,隋、唐时期的常州吸引了大量的南迁文人,城市文化在吸收外来养分后迅速成长,日益昌盛。
  ⑤宋代的杨时和苏轼使常州的文化快速趋向成熟。他们两人从不同道路出发,奠定了常州学风相辅相成的两极。杨时退居常州十八年,聚徒讲学,阐述理学,这既是传授理学的十八年,也是常州书院教育振兴的十八
年。苏轼一生出入常州多达十一次,最后病逝于常州。苏轼“出处穷达”,在朝为官不畏权贵,以国事为重;贬官到地方,也能造福一方,为民请命。苏轼和杨时的文化精神奠定了常州文化最重要的根基,在家家重诗书、户户重教育的基础上,使得常州的学术在日后迎来了全盛期。
  ⑥明代学者唐顺之的出现将常州文化精神固有的特点发扬光大。他与当时的文人社团东林党产生紧密的学术联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形成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传统,绵延至清代的常州学派,形成了经世致用的学术高潮。
  ⑦常州学派兴起于清朝乾嘉盛世。在考证流行的时候,另辟蹊径,将经学研究与现实政治相结合,为今文经学在清代学术界争得了重要的地位,使之成为足以与古文经学相抗衡的常州学派,更成为清代学术界面对社会危机的应变之学和变革之学,为日后的改良与革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著名学者陆宝千说:“若从学术一面论,则后日常州学派震撼一时,近代倡变法、走革命者,鲜不受熏。”
  ⑧常州学派的经世主张不只体现在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更强调社会责任感。常州学者并非只是空泛地议论时政,而是更强调脚踏实地去改变现状。曾经有人说常州人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戆直”,大抵是迂愚而刚直之意,但常州人的迂直中实有一股正气在。当这种戆直浸润了经世致用的意蕴时,更显得正气满满。明代高攀龙说常州人“危时守所学,乱亡守孤城”,能在一片黑暗中闪耀出人性的崇高和伟大。
    ⑨回想常州千年文脉流动的历史,我们并不应该只是如“白头宫女说遗事”般缅怀过往,“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在三百年前的吟诵,在今天有着新的意义和内涵。
(摘自2019年12期《长三角观察》,有删改)
11.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请简述理由。
12.阅读全文,仿照示例,概括常州文化发展所经历的不同时期。
殷商发祥期→                 →隋唐成长期→宋朝成熟期→                 
13.第⑧段画线句至少有两个词语必须重读,你认为是哪两个?请简述理由。
14.依据文章,再补充阅读文天祥的诗《常州》及小序,概括常州文化精神的内涵。
  序:常州,宋睢阳郡也。北兵愤其坚守,杀戮无遗种,死者皆忠义之鬼,哀哉!
  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壮甚睢阳守,冤哉马邑屠。
   苍天如可问,赤子果何辜?唇齿提封旧,抚膺三叹吁!
[注释]《常州》选自《历代诗人呤常州》。此诗为文天祥战败被俘,押送北上,路经常州时所作。作者以唐代睢阳之战和汉初马邑被屠暗喻常州军民守城抗击元军之壮烈。
15.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包含描写、抒情、议论等。
B.第⑤段写苏轼与常州的紧密联系,主要是告诉读者苏轼对常州有深厚感情。
C.“经世致用”理解为:学问应用于治理国家、推动社会实践与变革。
D.末段提醒我们:不要只沉缅于常州文化辉煌的过去,而更应努力开创常州文化的未来。
 
 
 
 
 
【分析】本文以“常州千年文脉流动的历史”为中心主题,按照时间顺序对这“千年文脉”进行了详细地梳理,以历朝历代的名人的事迹来说明,充分展现了常州流动的千年文脉传承与发展历程。
【解答】(1)本题考查标题的好处。说明文的标题一般都是说明写作对象,点明主题的作用。本篇题目中“常州”,指明了说明的对象,“名士部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本文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概括时注意各时间点所对应的人与事就行。同时“仿照示例”,根据前后的事例的样式来写。
(3)本题考查画线句的重读。句子中的重读,是为了突出、强调后面部分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就本句来看,“并非……而是……”这一并列关系的句子,作者先否定前面的内容,而要强调后文的内容,所以,“并非、强调”应该重读。
(4)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章的主旨。解答此题,可以从常州文化的思想、行为、风俗、习惯等方面去考虑作答。如:“是吴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城市文化在吸收外来养分后迅速成长,日益昌盛”“形成了经世致用的学术高潮”“常州人的迂直中实有一股正气在”等,综合作答就可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CD.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正确。
B.有误,“主要是告诉读者苏轼对常州有深厚感情”理解有误,第⑤段写苏轼与常州的关系,主要是为了说明“苏轼和杨时的文化精神奠定了常州文化最重要的根基”。
故选:B。
答案:
(1)①表明写作对象;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③很好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南北朝传承期、明清发扬期。
(3)“并非”和“强调”。加强后半句的语气,突出要“脚踏实地去改变现状”。
(4)①开吴之地,名士之城;②兼收并蓄,宽厚包容;③经世致用,正气凛然。
(5)B。
【点评】文化内涵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出处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资料
1 江苏省常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 积累与运用(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3 字音字形(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4 名著阅读(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5 漫画(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6 图文材料探究(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7 古诗文默写(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8 《虽有嘉肴》《瓯北诗话》小引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9 《常州: 名士部落的千年文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10 《儿童文学: 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11 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作文题目(含范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考复习试题汇编:非连阅读
《信息和情感不可混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向贤彪《一起做“读书种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河南省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高中小说结尾的作用
2022年济南市中考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及答题模板
高中小说答题模板
王俊《书房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题)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指导
说明文知识点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ppt课件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记叙文阅读《烟火里的疼爱》阅读练习及答案
叙述表达方式术语大全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顺义区中考一模)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资料: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十种命题陷阱
散文的阅读技巧
小说阅读题(2份)
文学类文本新型题型练习
常龙云《高山远鼓》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
任愚颖《为祖国河山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海淀中考一模)
2022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II之散文专练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小说环境描写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散文行文结构题解题
新高考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早撒谎的孩子可能更聪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中考复习专题:议论文必备知识梳理(均对应河北省)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考点对应知识点(里面的年份均照应河北省)
高三散文复习知识总结
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贺铭华《假如人生没有磨难》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祝融号”火星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红岩》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马晓红《尖山梁的月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