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2届高三元月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1-14  | 
 
 
 湖北省2022届高三元月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研究魏晋玄言诗,不可忽略当时盛行的两个思辨:一是诗歌所要表达的深刻内容与语言文字自身的客观制约的矛盾冲突,即言意之辨;二是轻视品德修养而高扬才情的个性追求,即才性之辨。  
中国古人说“言为心声”,相信人的心思是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就诗歌创作而言,有“诗言志”之说,把言作为表意的基本方式和功能。因此,“辞达而已”的观点比较深入人心。但《老子》《庄子》却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等“言不尽意”的观点,使语言的表达功能受到质疑。尤其是魏晋时期,文人普遍倾向于认同老庄之学,因而“言不尽意”的观点一时占了上风。但魏晋文人明白,诗歌总是要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的不尽意性既可以让人们完全不在乎语言的使用状况,也可以使人们更加注重选择能表情达意的词语。前者干脆把《老子》《庄子》等文中的概念、词语直接引入诗歌,出现了充斥着理论词汇、刻板言理的诗作,如孙放的《咏庄子》和支遁的佛理诗。后者一方面热衷于玄谈活动,通过玄谈来锻炼语言能力;另一方面用客观意象,如山水等来表情达意,这就是陶渊明的一些田园诗、谢灵运的一些山水诗被人们视为玄言诗的根本原因。 
魏晋玄言诗虽然没有什么脍炙人口的作品,但它却是创作主体第一次思考诗歌表现的本体意义,寻求语言表达功能的本质突破,尽管这一切都是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展开的,但对诗歌创作行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如果说汉末的时世变易引发了文学创作的自觉意识,那么,魏晋玄言诗则意味着诗歌创作本身开始了更深刻的本体意义的思考。 
 |   |   
 
   
     
         
          | 标题: | 
          湖北省2022届高三元月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19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