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共9分) 
马  说 
韩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B.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C. 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D. 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7. C(策:用马鞭驱赶)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马之千里者             大道之行也  
B.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濯清涟而不妖 
D. 骈死于槽枥之间         皆以美于徐公 
  
8. C(A . A项  定语后置;主谓之间。B项  代词;加强祈使语气。C项  表转折 D项  在;比。) 
  
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B.本文第①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 
C.最后一段中连用“不”字,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D.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9. D(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