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19  | 
 
 
 扁鹊见蔡桓公 
 
天山二中:赵佟青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  
 
2. 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的特点,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  
 
3. 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一系列数字的含义的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成语“起死回生”——扁鹊(秦越人)——《扁鹊见蔡桓公》  
 
二. 复习巩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间  疾  益  故  索  还  火齐  汤熨  
 
三. 朗读课文:  
 
    读前可提示学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顿,二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四. 提出“突破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35,5,4,3,2,1”这几个数字在文中分别表示什么?  
 
五. 解决“突破口”:  
 
    35——蔡桓公由病到死经历35天(故事持续的天数)  
 
     5——故事发生的5个场景  
 
     4——蔡桓公病情加重的4个过程  
 
     3——扁鹊提出的3种治疗方法  
 
     2——故事中有2个主要人物  
 
     1——意料之中的1种结局  
 
六. 延伸“突破口”: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根据扁鹊的性格特征,发挥想象,为逃秦后的扁鹊续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七. 小结:  
 
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比,作者韩非的目的是什么?  
 
(注意:这只是一个虚构的寓言故事。)  
 
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这对于指导我们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  
 
八. 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给你的启发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天山二中:赵佟青)  
 
 作者邮箱: ztq05110853@sina.com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