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简析与授课方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8-22  | 
 
 
   
 攸县菜花坪镇中学  陈雄英 
 
开篇即作惊人语,然而话出有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让人不禁一愣:“伯乐早已入土为安,千里马不是仍然常见吗?”接着释疑,其实“千里马常有”,只是“伯乐不常有”,很多千里马并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里马,和普通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全文仅有178字。然而说理透彻。先提出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稍作解释后即进一步论证:一、能者多食。食马者不按照它日行千里的能力,而是依据喂养普通马的惯例来喂养千里马。千里马的温饱都成问题,何谈日行千里呢?二、食者少智。食马者不懂如何驱使、喂养、理解千里马,使得千里马不成其为千里马。 
 
写人只需一句话,然而形象逼真。“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面对着千里马发出“天下没有千里马”的感慨,真正是目中无马,其自矜、自满、自大、自得、愚蠢不言而喻。 
 
议论只用一设问,然而一针见血。“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正没有的是千里马吗?真正没有的是一双识得千里马的慧眼呀! 
 
《马说》似写千里马,然而话中有话。千里马诚然不幸,未能展现自己日行千里的本领,屈死在奴隶人之手。人才何尝不是如此?寒窗苦读几十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只因没有伯乐相知、相惜,满腔豪情壮志、一肚治世蓝图付诸东流。纵有千般不愿、万般不甘,也只能“醉里挑灯看剑”。 
 
于是,经常听到学生不屑地说:“哼,要是换一个老师,我肯定学得比现在好。”也经常听到人们愤愤地说:“唉,都是那个××瞎了眼,不晓得我××的本事,要是遇着伯乐就好喽!”这情景与两千五百年前的那场关于“不吾知也”的讨论何其相似。连子路之类的圣人之徒都可以抱怨,何况我辈芸芸众生? 
 
抱怨之余,却忘了:当今时代,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包括经纶世务、为官一方在内,行行出状元,行行需要状元。而随着教育的普及,各行各业都是人才济济,我们要像毛遂那样主动出击,而不是消极等待伯乐来挖掘、发现。 
 
如果韩愈先生地下有知,又会做何感想?该会后悔写下《马说》,凭空当了后人的借口吧。 
 
  
 
学习积累 
 
1、字音 
 
祗  骈  槽枥  粟  石   
 
2、字义 
 
祗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只是 
 
骈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 
 
虽  故虽有名马  即使 
 
以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根据 
 
道  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 
 
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竭尽 
 
通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晓 
 
临  执策而临之  面对 
 
能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策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  鞭子 
 
之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  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助词,协调音节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的 
 
其  其真无马邪  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代词,他们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它 
 
3、通假字 
 
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 
 
见  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 
 
材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邪  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词类活用 
 
策  策之不以其道  马鞭子,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5、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授课方案 
 
自读,疏通字词 
 
齐读,读懂文意 
 
背读,积累词汇 
 
                                               09.4.6 
 
  
 
附《马说》原文(注:翻译请看博主09年4月17日博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