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2-14  | 
 
 
 《鱼我所欲也》研讨与练习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背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一下。 
 
  (此题意在让学生注意本文的结构与思路,从而大致理解本文主旨。) 
 
  参见“课文研讨”中之“问题研究”。不过若有的学生坚持认为是“舍生而取义”,并能说出一定的理由,也没必要坚持让他放弃自己的意见。 
 
 
二、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题意在让学生积累常用实词、虚词。) 
 
  1、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与,给。 
 
  2、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3、于,介词。表示比较。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4、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是,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三、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此题意在让学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对《孟子》散文艺术特色有粗浅的体会。)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