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导学案2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3-25  | 
 
 
   
 
设计者:王明山   设计时间:2.26  使用者:     上课时间:     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轻松预习】 
 
一、文学常识积累 
 
1、走近作者 
 
韩愈:字          ,        朝著名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            ,作品都收在《           》里。《马说》是其《         》中的第四篇。 
 
2、“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如课文《            》。 
 
二、文言词语积累 
 
   请同学们完成《学检》的1.3.4小题及下面题目。 
 
   1、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含义并从所学文言文中再找出一个同义的句子。 
 
   A 马之千里者(       )B  策之不以其道(       ) C 名之而不能通其意(     ) 
 
   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解释句子中“其”的含义。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 
 
  3、请从文中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四个句子抄写在下面,并按“读音、所通的字、含义”格式解释。 
 
4、请你写出含有“马”字成语五个                                              
 
三、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四、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完成《学检》第二小题,然后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课堂导学】 
 
一、交流展示。 
 
   1、小组内交流“轻松预习”中的相关内容。2、提出疑难。3、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章寓意,感悟作者的情怀 
 
   1、探究文章寓意。 
 
   ①千里马的处境(悲惨遭遇)是(原文回答)                                 
 
   ②千里马的特点是(原文回答)                                             
 
   ③千里马遭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原文回答) 
 
 ④食马者的愚妄无知表现在(原文回答)                                                  
 
   ⑤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原文回答)                                         
 
   ⑥揭示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原文回答)                                             
 
   ⑦千里马比喻(           )  伯乐比喻(                )食马者比喻(           ) 
 
   ⑧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文章的寓意: 
 
   2、感悟作者的情怀 
 
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回答。 
 
 三、欣赏阅读。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这些用法看起来很平常,但运用恰当,也能表达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本文中的五个“也”字就是如此。  
 
找出本文中的五个“也”字句,并读读其语气。 
 
不以千里称也。                  无限痛惜的感情  
 
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谴责的感情  
 
其真不知马也。                  深刻嘲讽的愤怒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 
 
是马也,                        提醒读者注意  
 
  
 
【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阅读韩愈《马说》的姊妹篇《杂说 龙说》,完成下列题目。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龙亦灵怪亦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之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失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1)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①云固弗灵于龙也(于:    ) 
 
②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是:     ) 
 
③云亦是灵怪矣哉(亦: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②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3)理解。 
 
①文中龙比喻(                    )云比喻(                    ) 
 
    作者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比喻: 
 
 2、请同学们阅读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汗明见春申君,候问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悦之。……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能驾车的年头满了)服(驾)盐车而上太行。蹄申(同“伸”)膝折,尾湛(同“沉”)(同“肤”)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行动迟缓),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衣(苎麻织成的衣)以(覆盖)之。骥于是(同“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战国策·楚策四》 
 
3、说话练习: 
 
完成《学检》第十小题。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