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知识巩固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8-02  | 
 
 
 一、复习 
 
1、文学常识 
 
检查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返) 
 
汝之不惠    (惠—慧)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无) 
 
一厝朔东    (厝—措) 
 
无陇断焉    (陇—垄) 
 
积累本篇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 
 
3、重点词语 
 
4、一词多意 
 
且    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 
 
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 
 
二、分析课文 
 
1、速读课文,填表释题 
 
明确:人物—愚公;事件—移山 
 
2、分析事件的起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明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分析事件的过程:愚公召集的“家庭会议”开得怎么样?请一位同学说说“家庭会议”的过程。 
 
明确“家庭会议”开得非常成功 
 
①欣然响应,得到支持。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标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愿望,首先就是“杂然相许”。 
 
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愚公妻“献疑”是:第一,出于对丈夫的关心;第二,提出“移山”的具体问题,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务。 
 
③意见一致,立即行动。 
 
4、分析事件的过程:移山难吗?难在哪些方面?请从课文中找到句子来说明。 
 
体会面临的困难。  
 
明确:山高:方七百里,高万仞 
 
      人少:愚公、荷担者三夫、遗男 
 
      工具简陋:箕畚 
 
      时间漫长:寒暑易节 
 
      路程远:渤海之尾 
 
      旁人质疑:河曲智叟 
 
5、分析愚公妻子和智叟的不同。 
 
明确:首先,愚公妻和智叟对待移山的  
 
理解人物对话中的不同情感。 
 
态度是不同的,愚公妻是支持的,智叟是反对的。 
 
其次,说话的感情不同 
 
愚公妻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含关心、担心。 
 
智叟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语含一种讽刺、挖苦的意味。连山上的一棵小草也不能动。 
 
还有,他们的目的不同。 
 
其妻—献疑,为了能排除困难。 
 
智叟—笑而止(讥笑、嘲笑/制止) 
 
6、朗读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 
 
7、如果我们把“山”比作困难的话,那么愚公和智叟的争论反映了什么呢? 
 
理解愚公大智若愚的智慧。 
 
明确:反映了对待困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智叟是逃避困难。愚公具有:①艰苦奋斗精神;②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③发展变化的观点。(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8、分析事件的结果: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给谁搬走的? 
 
理解坚持不懈精神的力量。 
 
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 
 
明确:从表面上看,两座山是由“夸娥氏二子”搬走的。但这仅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实质上不是这么回事。要求学生抓住:“命”→“感”→“惧”三个词,“命”是谁“命”?主语是“帝”。“帝”为什么“命”?“帝”是“感其诚”,“诚”是诚心,也就是愚公的精神,所以这个“诚”的内涵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帝”为什么会“感”?是因为操蛇之神“告之”。操蛇之神为什么“告”?因为“惧其不已”。特别是这个“惧其不已”,说明了愚公的精神的威力在于长期坚持不断。所以根子在“其不已”上。由此可以得出:两座山的搬走,根本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这最后一段既是写了事情的结果,同时也是着力写了愚公精神的伟大。从写作角度看,作者这样处理显得高明超脱,具有神话色彩,符合寓言文体的特点。 
 
9、小结:“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呢? 
 
(1)不惧怕困难 
 
(2)有雄心壮志 
 
学习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3)有实干精神 
 
(4)能持之以恒 
 
10、质疑(预设) 
 
①作者把歌颂的人物称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称为“智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体会词的感情色彩的用法。 
 
明确:这儿的“愚”,没有讽刺的意味,他看似“愚”,实则不愚,而是“大智”,大智若愚。这儿的“愚”不但没有讽刺意味,还有“贬词褒用”的作用,从“愚”字中透露出顽强、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至于“智叟”的“智”,那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智”,实则是“愚”,他没有克服困难的智慧,目光短浅,“智叟”的“智”有讽刺的意味,是“褒词贬用”。 
 
②愚公可以不必移山,可以搬家,这怎样理解? 
 
    《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人生路上,有许多困难,是我们必须面对,通过克服重重困难,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精彩。 
 
三、赠言  
 
学习愚公的精神。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发放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有进步,我们的人生才会有光彩。 
 
四、作业 
 
理解愚公精神的时代意义。 
 
思考:想一想,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愚公”式的人物?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