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腊、赋、毒、已、专、嗣)和文言虚词(乎、而、之、焉、以等)的意义和用法。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展示1、2、3节,并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写毒蛇之毒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了解作者:本文作者 ,世称 , (朝代)文学家,和 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32岁时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改派到柳州当刺史(故又称柳柳州)。47岁时抑郁而死。是“ ”之一,他的作品收集在 。   
2、了解时代背景: 
   
3、了解“说”这个文体。 
   
4、初读课文,明确下列文言词的读音。 
啮( )得而腊( )之 挛( )踠( )   
瘘( )疠( )当( )其租入 嗣( )   
几( )死者数( )莅( )蹙( )   
殚( )踣( )死者相藉( )曩( )   
隳( )恂恂( )而起 缶( )谨食( )之   
敛( )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5、仔细朗读课文,把握句读。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6、古今义。 
汪然出涕(古 今 ) 久已病矣(古 今 )犯寒暑(古 今 )以尽吾齿(古 今 ) 虽鸡狗不得宁焉(古 今 ) 
7、本文通过蒋氏祖孙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口而求免于苛税的记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那么全文结构如何? 
   
   
二、合作探究,解读研讨课文1、2、3节。  
1、在上文中划出重点实词和虚词,并理解意义和用法(要做适当延伸)。 
2、梳理翻译。 
3、理解段落大意。 
4、想一想: 
①第一节是从哪几方面写蛇之“毒”的? 
    
②为什么文章开篇就写蛇之“毒”? 
    
③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是什么?体会“争”的表达效果。 
    
④蒋氏“专其利三世”为何还“貎若甚戚者”?   
    
四、当堂检测 
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永州之野产异蛇( )可以已大风(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专其利三世矣( )貎若甚戚者( )今吾嗣为之( ) 
2、你能理解下列的一词多义吗? 
以:以啮人( )可以已大风( ) 太医以王命聚之( )扶苏以数谏故( )   
固以怪之矣( )今诚以吾众( )   
而: 黑质而白章(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为台而盟(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跛( )   
焉:永之人争奔走焉( )不复出焉(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赋:岁赋其二( )更若役,复若赋( ) 赋比兴( )   
    
学习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病、藉、徙、俟、食)和文言虚词(乎、而、之、焉、以、于、夫等)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衬托揭示文章主题的写法。 
3、分析研讨课文4、5节。 
4、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 
学习重点:研讨展示4、5节,并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 用法。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的写法,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句的内涵。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朗读背诵4、5节,并梳理文意。   
2、 掌握重点实词的含义。   
以啮人( )当其租入( )殚其地之出( )曩与吾祖居者( )而乡邻之生日蹙( )   
几死者数矣( )( )又安敢毒耶?( )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 )今虽死乎此( )   
3、 翻译句子。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君将哀而生之乎?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比较各组加点字,选出用法相同的一组。( )   
A、黑质而白章//佣者笑而应曰。 B、以啮人//可以已大风。   
C、当其租入//其始 D、以王命聚之//募有能捕之者   
二、合作探究,解读研讨4、5节。   
1、在上文中划出重点实词和虚词,并理解意义和用法(要做适当延伸)。 
2、梳理翻译。 
3、理解段落大意。 
4、理解全文,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在文中找句子回答下表。 
| 
      | 
 蒋氏    | 
 乡亲们    |  
| 
 生存情况    | 
      | 
      |  
| 
 生活状况    | 
      | 
      |  
| 
 危险次数    | 
      | 
      |  
| 
 死亡先后    | 
      | 
      |   
这种写法有何作用?    
    
三、当堂检测。   
1、你能翻译并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吗?   
①余闻而愈悲    
②苛政猛于虎也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下列“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征于色,发于声”中的相同一项是( )   
A、余将告于莅事者 B、吾祖死于是    
C、苛政猛于虎也 D、积于今六十岁矣   
3、在文言文中,“而”作为连词表示前后的关系有:A、并列 B、转折C、修饰 D、承接。 请将代号填入下列句后括号里。   
①黑质而白章(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③吾恂恂而起( ) ④而乡邻之生日蹙( )   
4、本文的中心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