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2——25题。(14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    (2)始一反焉(  ▲  ) 
(3)观者如堵(  ▲   )           (4)老人鼓腹纵之(  ▲  ) 
2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叩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    陷入尺许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译文:       ▲        。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译文:       ▲        。 
25.【甲】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和运土路程的遥远有何作用?乙文“卖蒜老叟”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答:        ▲        。 
  
  
答案: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2——25题。(14分) 
22.(4分)(1)用箕畚装土石 (2)才 (3)墙  (4)放开(每小题1分,共4分) 
23.(3分)C  
24.(4分)(1)我和你们尽一切力量挖平这两座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2分,译对“指”“阴”各0.5分,句子意思正确且通顺1分) (2)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到最后也不肯告诉人们他的名字。(2分,译对“负”“卒”各0.5分,句子意思正确且通顺1分) 
25.(3分)甲文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1分)。乙文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1分);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1分)。 
  
   |